千亿球友会

姚主席辞职,明智之选?

  • 发布于:2024-11-01 23:05:00
  • 来源:24直播网

导语

【文眼】对于姚明在中国篮协主席任上的表现,各种评价声此起彼伏。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为何这位曾经的体育巨星未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作者:张宾

图片:来自网络

姚明主动请辞中国篮协主席,这一消息近日在体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当年退役时一样,姚明此次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由体制外人士领导的尝试注定走向失败的时代。

过去几年,中国男篮成绩跌入谷底,CBA联赛乱象丛生,姚明个人的口碑也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球员时代的姚明被誉为“移动的长城”,而作为篮协主席,他的一部分支持者和另一部分业内人士对他的作为持有不同看法。

一部分人认为,姚明的贡献不应被忽视。他对中国篮球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尤其是在推广小篮球项目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姚明在篮协主席任上成绩乏善可陈,未能有效提升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

姚明任内七年,确实面临了诸多挑战。他的情商和智商双高,但在管理篮协这一复杂机构时,仍显得力有未逮。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现实中的铜墙铁壁让他屡屡碰壁。他欠缺铁腕治理能力和官场经验,又没有得力干将相助。他的宽仁和自由商业化理念让此前行政力量压制的诸多隐患彻底暴露,中国篮球在他任期内下滑至历史最低谷。

从专业角度来说,姚明在篮球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他在当选篮协主席之前,毫无相关管理经验,也缺乏体系内的人脉基础。他像是一个空降兵,领导的是一个名义上的行业协会,背后依然受到体系的惯性所束缚。他在任期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个人理念与系统惯性相结合。

国外也有篮球名宿担任篮协主席的例子,但国外的篮协与中国的篮协在性质和运作上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篮协或足协名义上是管办分离的产物、独立的行业协会,但本质上却更像是一个受体制束缚的提线木偶。这使得姚明等外来者很难完全施展拳脚。

姚明在商业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无可置疑,但这些优势在篮协主席的位置上大部分被消弭掉了。他在商业和体育两个领域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这反而成为他的掣肘之一。他的口碑走向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种不同领域的跨界操作。

在商业开发方面,虽然姚明被认为将中国人的寿险巨头中国人寿推荐给了CBA,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商业层面的贡献丰富。相反,CBA的商业开发在姚明任内并没有走向全面开花,反而有萎缩的迹象。这除了受到大环境如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外,也与姚明在篮球领域的管理经验不足有关。

姚明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他的个人理念与中国篮球的实际相结合。他想要引进国外高水平教练和先进的篮球理念,但由于中国体育系统的惯性,这些理念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实施。此外,他还需要面对如何平衡国家队事务与CBA等其他业务的关系等问题。

尽管姚明在篮协主席任上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但他依然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体育人物。他的辞职是中国篮球的损失,但也是他个人明智的选择。当下拯救中国篮球的最佳途径还是需要借助体系的惯性顺势而为,所谓的“专业的人”应该是深谙这套游戏规则的人。

期待下一个更繁华的路口与姚明重逢,无论他选择继续在国际组织担任要职、还是回归商海劈柴喂马、周游世界,都祝愿他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继续为中国篮球乃至世界篮球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阅读: 姚明 篮协 姚主席 CBA 周继红 中国男篮 国际篮球明星队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