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球友会

足球报:海牛虽清欠名单首列,仍欠薪未清

  • 发布于:2024-12-16 13:17:00
  • 来源:24直播网

《足球》报资深记者陈永的报道揭示了青岛海牛俱乐部在2024赛季的艰难处境。尽管该俱乐部得到了来自市里的资金支持,但这些资金却如杯水车薪,难以满足俱乐部的运营需求。

青岛海牛在2024赛季积极寻求球队的冠名商、胸前广告、背后广告以及袖标广告等商业合作,但遗憾的是一无所获。尽管中国足协在12月2日公布了第一批完成债务清偿的俱乐部名单,青岛海牛赫然在列,但这并不意味着俱乐部的经济问题已经解决。实际上,中能集团在支撑俱乐部在中超联赛中奋斗已经变得非常吃力。这家民营企业俱乐部在回归中超两年时间里,未能获得任何商业赞助,球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显得步履艰难。

进入2024赛季的中超联赛,8支球队位于中上游,而另外8支球队则为保级而战。中上游的俱乐部中,大多为国企或得到当地政府支持的俱乐部,如上海海港、山东泰山等。相比之下,民企俱乐部如青岛海牛则日子难过。即便是投资足球长达30年或27年的建业和绿城这样的老牌俱乐部,也在近两年退出了中国足球。

保级集团的俱乐部中,深圳新鹏城和青岛西海岸情况相对较好。前者为外资俱乐部,后者虽然为民企俱乐部,但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然而,大部分中下游的俱乐部却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例如,梅州客家虽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最终还是不幸降级;南通支云则以小成本经营;长春亚泰、沧州雄狮股改不顺;武汉三镇虽开始股改之路,但目前情况尚不明朗。

新升入中超的大连英博俱乐部虽然得到了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但民企背景的云南玉昆和青岛海牛仍需自力更生。目前,中超俱乐部的生存模式主要是国企投资、托管以及政府资金投入加招商保障三种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并不健康,各方都在呼吁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也要求俱乐部强化经营能力。然而,青岛海牛等民企俱乐部的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球市与球队实力直接相关,青岛海牛在2024赛季的中超联赛中难以再现对阵强队的佳绩。明显的实力差距导致投资较少的中下游球队难以创造奇迹,球市票房因此下滑,青岛海牛的票房收入也大幅下降。这种情况并非青岛海牛一家所独有,下游俱乐部的票房情况普遍惨淡。

由于球市收入下滑和近乎没有赞助收入,俱乐部的收入主要依赖政府的支持资金、票房收入和联赛分红。但这些远远不够,还需要中能集团等民企的持续高额投入。这对于一家普通的民企来说,压力确实巨大。

尽管青岛海牛在债务清偿方面表现良好,且本土球员对俱乐部充满信任,但俱乐部的欠薪问题并非完全解决。这源于青岛海牛多年来一直将整体债务额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为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在采访中,乔伟光曾提出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设想,表示唯有各方共同努力,青岛的足球才会越来越好。但一年后,青岛海牛的处境并未有大的改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这家民企俱乐部在职业足坛的前景将依然充满变数。

总的来说,青岛海牛以及其他民企俱乐部在中超联赛中的生存状况仍需各方共同努力来改善。只有通过强化经营能力、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及推动股权多元化改革等措施,才能让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阅读: 中超 海牛属 青岛海牛 中国足球 国足主帅